
为增强学生应急救护能力,普及急救知识与技能,5 月 10 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广西农牧工程学校教学点)农职245-246班的同学们走进柳州市人民医院,参加了一场干货满满的急救技能科普知识培训活动。此次培训由柳州市人民医院高质量发展部部长、重症医学科学科带头人王晓源院长授课,为同学们开启了一场守护生命的学习之旅。
培训中,王院长采用 “先理论后实训” 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地讲解急救知识。在理论环节,王院长围绕徒手心肺复苏、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的使用、急救止血包扎、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核心内容展开详细讲解。他结合临床案例,生动阐述了在紧急情况下,每一秒的正确处置对挽救生命的重大意义,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掌握急救技能的必要性。
进入实训环节,王院长及医院医护人员借助模拟人、AED 模型、包扎道具等,手把手指导同学们进行实操练习。在徒手心肺复苏训练中,同学们依据 “看、叫、叫、看、按” 五字法进行操作。首先 “看”,观察周围环境是否安全;两个“叫”是先在患者两侧耳旁大声呼叫患者,然后叫旁人呼叫120,并告知具体地点及患者大概情况;再次 “看”,确认患者无呼吸或仅有濒死叹息样呼吸后,立即进行胸外心脏 “按” 压,按照标准的按压深度、频率进行操作,并配合人工呼吸。通过反复练习,同学们逐步掌握了这一关键急救技能。
在AED使用培训中,大家熟练掌握了设备的开启、电极片粘贴、听从语音提示操作等流程;急救止血包扎实训时,同学们反复练习绷带和三角巾的使用技巧,力求达到快速、准确包扎伤口的效果。在海姆立克急救法训练中,同学们两两一组,相互配合,学习运用 “剪刀、石头、布” 的手法进行施救。“剪刀”指的是在患者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定位;“石头”即一手握拳,拇指顶住定位处;“布” 则是另一手包住握拳手,快速有力地向内、向上冲击患者腹部,通过产生的冲击力排出卡喉咙的异物。同学们通过模拟不同场景,熟练掌握了该项急救技能。整个实训过程中,同学们热情高涨,积极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提升急救技能。
此次急救技能科普知识培训,不仅让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的同学们掌握了实用的急救技能,更在校园内营造了“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 的良好氛围。未来,学校将继续开展此类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急处理能力,为学生的生命健康安全保驾护航,让急救知识与技能成为同学们守护生命的有力武器。

培训人员全体合影

王晓源院长授课现场

学生练习AED的使用方法

学生练习海姆立克法急救
来源:农职245班
图文:刘亮
编辑:周勤
一审一校:陈晓云
二审二校:廖福振
三审三校:瞿道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