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学校情况
1.1 学校概况
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地处柳州市柳北区沙塘镇45号,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是一所全日制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占地面积331亩,总建筑面积10.6万平方米,总资产9301万元。拥有配套齐全的教学、图书、体育及生活设施,校园绿树成荫,环境幽雅。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自治区示范特色中等职业学校、自治区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立足广西,面向全国,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1.2 学生情况
学校办学规模稳步扩大,2017年全日制在校生2974人,比上年增加20%;招收新生1001人,比上年增加38%,新生巩固率为97%;毕业生511人,比上年减少13%;培训人数为6680人,比上年增加21%。
1.3 教师队伍
学校拥有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教师人数、生师比、“双师型”教师等情况以及与上一年度相比变化情况见下表:
项目 | 2016年度 | 2017年度 | 变化幅度 |
教师人数(人) | 139 | 142 | 2.2% |
生师比 | 17.87:1 | 20.94:1 | 17.2% |
“双师型”教师(人) | 42 | 46 | 9.5% |
兼职教师(人) | 30 | 33 | 1% |
专任教师(人) | 127 | 132 | 3.9% |
本科以上专任教师(人) | 116 | 119 | 2.6% |
硕士以上专任教师(人) | 28 | 28 | 0 |
高级职称专任教师(人) | 32 | 36 | 12.5% |
1.4 设施设备
学校实训设施设备完善、功能齐全,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067万元。校内拥有第一教学实习牧场、第二教学实习牧场、动物医院、宠物诊疗与美容中心、动物疫病诊断中心、孵化房、标本馆等实训基地,以及动物解剖实训室、动物疫病防治实训室等设备齐全的实训室32间。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生均实训实习工位数、生均纸质图书等数据,以及与上一年度相比的变化情况见下表:
项目 | 2016年度 | 2017年度 | 变化幅度 |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元) | 15034 | 12557 | -16.5% |
生均实训实习工位数(个) | 1.93 | 1.95 | 1.0% |
生均纸质图书(册) | 56.92 | 57.12 | 0.4% |
2.学生发展
2.1 学生素质
学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整体素质较高。通过周会、主题班会、升旗小结、各种校内外活动等形式,依托“我的中国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系列主题活动,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养成行为教育。按相关文件要求开设《政治与经济社会》《哲学与人生》《法律基础》《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等思想政治课程和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基础课,学生文化基础课成绩合格率达98%。注意培养学生操作技能,每学期开展学生技能大赛,组织三年级学生开展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合格率达90%以上。加强学生体育锻炼,学生体质测评合格率达95%。学生毕业率达99%以上。
2.2 在校体验
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学生的总体满意度较高。经调查理论学习、专业学习等方面的满意度见下表:
调查项目 | 2016年 | 2017年 | 变化幅度 |
理论学习满意度 | 98% | 99% | 1% |
专业学习满意度 | 97% | 98% | 1% |
实习实训满意度 | 95% | 95% | 0 |
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满意度 | 96% | 96% | 0 |
校园生活满意度 | 95% | 96% | 1% |
校园安全满意度 | 100% | 100% | 0 |
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 | 98% | 98% | 0 |
2.3 资助情况
学校认真贯彻国家免学费和助学金的有关政策,按时足额发放学生资助资金。设有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形成了完善的学生资助工作激励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学校严格按照学生资助条件审核、审定学生资助材料,及时做好学生的异动信息纠正和上报。建立资助卡申请、发放、补办等管理制度,坚决杜绝抵扣、故意延时、不足额发放等现象发生。建立学生资助网站专栏和宣传栏,及时公布学生资助信息,做到公平、公开、合理、合法。
2.4 就业质量
学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中高职衔接渠道通畅。就业率、对口就业率、初次就业起薪等情况见下表:
专业 | 项目 | 2016年度 | 2017年度 | 变化幅度 |
畜牧 兽医 | 就业率(%) | 98.7 | 99.2 | 0.5% |
对口就业率(%) | 98.5 | 98.6 | 0.1% | |
初次就业起薪(元) | 2500 | 2700 | 8% | |
升入高等教育比例(%) | 27.2 | 31.4 | 4.2% | |
畜禽生产与疾 病防治 | 就业率(%) | 98.6 | 99.1 | 0.5% |
对口就业率(%) | 98.4 | 97.7 | -0.7% | |
初次就业起薪(元) | 2500 | 2700 | 8% | |
升入高等教育比例(%) | 27.5 | 29.5 | 2% | |
宠物养护与经营 | 就业率(%) | 98.8 | 98.6 | -0.2% |
对口就业率(%) | 98.9 | 98.1 | -0.7% | |
初次就业起薪(元) | 2500 | 2500 | 0 | |
升入高等教育比例(%) | 27.6 | 32.1 | 4.5% | |
特种动物养殖 | 就业率(%) | 98.6 | 100 | 1.4% |
对口就业率(%) | 98.3 | 99 | 0.7% | |
初次就业起薪(元) | 2500 | 2700 | 8% | |
升入高等教育比例(%) | 27.5 | 90 | 62.5% |
2.5 职业发展
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学习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岗位迁移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比其他学校的同类毕业生强,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在对口就业的涉农专业毕业生当中,三年后有20%学生的职务上升到养殖场厂长级别,有15%学生走上自主创业。当前我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已经成为广西畜牧业生产第一线的中坚力量,为广西畜牧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3.质量保障措施
3.1 专业动态调整
3.1专业动态调整
2017年新增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物流服务与管理、金融事务三个专业,形成了一二三产业类专业融合发展的格局,进一步完善了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形势紧密对接。同时,根据社会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教学内容,突出技能培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2 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在国家示范校建设成果基础上,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改革效果。2017年学校荣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三等奖1项,自治区级教育教学重点课题立项1项、一般课题立项3项。主要改革措施:一是公共基础课在严格执行教育部颁发的教学大纲的同时,突出为专业课服务的内容,并将行动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应用到课堂,提高课堂的吸引力和教学效果。二是学校主动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新常态,大胆拓展非农专业,让专业群向二三产业延伸,为学校做大做强奠定基础。三是通过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担任企业技术顾问,到区内外参加学术交流,参加各种技能比赛,教师之间传帮带,鼓励教师自办实业,引进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等途径,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四是完善原有专业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配置,新建新增专业的实训基地与实训室。五是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开发校本教材与教学资源,确保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对接。
3.3教师培养培训
学校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提升教师的德育能力、教学能力和实践水平。开展教师校内培训450次,安排教师58人次到企业开展顶岗实践。组织开展教师“传帮带”活动,梁30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帮扶35位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组织48名专业教师外出参加学会年会、专题培训或到企业参观学习交流,拓宽教师视野。安排李树冰、黄华东、周勤等教师参加教育厅的新教师培训或专业带头人专题培训。
3.4 规范管理情况
坚决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等法律法规、政策文件, 依法办学,规范管理,没有违法乱纪现象和安全事故发生,各项工作井然有序,校园和谐稳定。学校规章制度健全完善,编印有《党政文件汇编》,收录了学校章程、发展基本规划、党务管理、校务管理、人事管理、财务和资产管理内控、教科研产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198个。规范了各项工作流程,每项工作都有专人负责,都有专门的标准,没有遗漏。
教学管理方面的主要制度有《课堂教学管理规定(试行)》《师德建设实施方案》《学生学业成绩评定的暂行规定》等,规范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与监控过程,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学生管理方面的主要制度有《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等,在学生测评、奖惩、资助、就业、顶岗实习等方面形成一套科学的管理规范。财务管理方面的主要制度有《财务管理体系》《财务管理办法》《会计管理规定》等,严肃财经纪律,认真执行国家财经政策,确保财政资金安全。后勤管理的主要制度有《校园、田径场、球场管理规定》《采购员岗位职责及轮换制度》《食堂食品卫生目标监督管理制度》等,在物质上保证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安全管理的主要制度有《安全生产工作条例》《剧毒品、易燃易爆危险品管理暂行办法》《校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确保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科研管理方面的制度有新修订出台的《科研管理暂行办法(试行)》,确保教师开展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主要制度有《骨干教师培养办法(试行)》《教师“传帮带”“结对子”实施办法(试行)》《专业教师实践管理办法(试行)》等,为稳步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保驾护航。学校积极推行信息化管理,基本实现了信息化、无纸化办公,行政办公、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管理、安全管理等引进了专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并实现无缝对接与信息共享。
3.5 德育工作情况
学校充分发挥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会、团委、国旗护卫队、宿舍管理委员会等的作用,将德育融入校园文化生活的每个环节与细节。强化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社团活动、专题比赛等开展德育建设,做到润物无声。建有学生社团23个,学生创业孵化基地1个。全年开展主题征文比赛、摄影比赛、演讲比赛、才艺演艺比赛、专业技能比赛、篮球赛、校园文化体育周、全国文明风采、“三下乡”志愿服务等20多场次,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毕业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等方面的素质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
3.6 党建情况
完善、修订《关于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节假日期间正风肃纪的通知》等5项制度,党建工作更加规范。党委中心组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领导班子成员在抓好自身学习的同时,以专题讲座、学习研讨、读书活动、党课等方式,宣讲、学习党章党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广大党员的“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加大执纪问责,谈话提醒71人次,其中党支部书记3人次、中层干部16人次。完成5个党支部换届。重点培养工作表现突出的教职工,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发展2名新党员。开展党员民主评议和评先评优活动,评出2个先进党支部、1个表扬党支部、18名优秀共产党员、4名优秀党务工作者。
4.校企合作
4.1 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学校制定有完善的《校企合作委员会章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等制度,与72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与22家企业开展了订单办学,订单班学生达1075人。新增校外实训基地25个,与企业共建共管校外实习实训基地5个。与企业合作开展养殖及疫病防控课题研究7个,与企业共建研发中心2个。学校引企入校,共建现代化畜牧养殖实训基地。学校与广西宏华生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经营第一教学实习牧场,建成集教学、生产、实训、科研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做到教学与生产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室与车间合一,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4.2 学生实习情况
学校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组织学生开展教学实习与顶岗实习。学校制定有《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规范顶岗实习过程。实习期间学校、学生、企业签订三方协议,明确各方权利与义务,确保实习的顺利开展。实习期间,学校安排老师到企业监督和指导学生开展顶岗实习,加强与企业沟通,落实顶岗实习相关规定和要求。实习期间要求学生认真填写《学生顶岗实习手册》,实习结束后实习单位和校内指导教师分别进行鉴定评分,顶岗实习评价合格方可毕业。学生对口实习率100%,实习合格率100%。
4.3 集团化办学情况
牵头组建“广西城乡牧业职业教育集团”,吸纳5家企业、3所职业学校参与。加入“广西农业职业教育集团”“中国现代畜牧业职教集团”“中国西南林业职教集团”。《猪生产》《猪病防治》等17门校本教材被6所兄弟学校采用,建成的32门网络课程为广西同类学校提供服务,编写的《养猪技术》《养牛技术》《养羊技术》等10本特色培训教材成为自治区水库移民局指定的“全区水库技术培训教材”。
5.社会贡献
5.1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2017年为畜牧兽医、宠物、畜禽养殖等行业培养毕业生511人,其中80%左右进入温氏集团、扬翔集团等规模化企业就业,约有15%左右的毕业生自主创业,其余部分进入中小型企业或其他单位就业,用人单位满意度超过98% 。
5.2 社会服务
开发了定制化的职业农民培训体系,定制培训课程、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方法、训后服务。拥有一支由农业、科研院所、行业企业专家和学校专任教师构成的高水平培训师资队伍。通过校内培训、田间课堂、专家现场指导等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库区移民、贫困户劳动力、种养大户、村“两委”干部、农村党员等培训,共培训6680人日。开展技能鉴定350人次。 “三下乡”志愿服务队分别到学校周边乡镇开展系列的志愿服务活动,为村民们提供畜禽养殖、疾病防控与诊疗等进行技术咨询,免费赠送兽药和畜牧技术资料。
5.3 对口支援
充分利用学校的品牌优势和办学经验,为三江职校、融水职校等学校开展教师培训,派出骨干教师到兄弟学校开展交流指导,促进帮扶学校的发展。学校与上映乡莲花村145户建立结对帮扶关系,根据上级要求派江剑波同志到该村担任第一书记。开展扶贫捐赠活动2次,所得款项用于实地看望、慰问帮扶村贫困户。学校领导亲自带领责任人赴帮扶村看望、慰问贫困户,落实帮扶计划和措施。
6.举办者履责
6.1经费
2017年农业厅下拨办学经费28541187.91元,生均拨款9596.90元。
6.2 政策措施
农业厅大力支持我校增设新专业,扩大招生规模,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师资队伍素质。为我校落实教师编制173人,其中实名编128人,非实名编45人。经常派出督察组到校巡查,督促落实廉政建设、年度目标、安全生产等方面工作。
7.特色创新
案例一:校政联动 校企合作 创建职业农民培训新平台
充分挖掘潜力,采取培养师资、编写特色教材以及政校联动和校企合作等措施,为政企建成技术培训基地25个,年均完成技术培训5000人日以上。建成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办学典范,创建广西首批职业农民学院,打造职业农民培训新平台。并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大力推广新技术、新方法、新品种、新模式,发挥学校的技术示范和引领作用,促成以学校为中心的畜牧养殖产业圈,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进一步提高学校知名度,扩大学校影响,增强学校实力,为广西农牧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案例二:依托养殖专业综合项目 培养学生创业创新能力
学校建立有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出台了《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办法(试行)》《学生动物饲养管理细则》等管理制度,通过鼓励学生开展畜禽养殖、经济动物养殖等项目活动,帮助学生体验创业过程,积累创业经验,形成创业品质和创业素质。同时通过解决生产中的品种引进、饲养管理、疫病防控、营销及利润核算等问题,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2017年有21个创业团队共150人开展项目实践,并分别于春学期、秋学期成功举办两场学生创业孵化成果展销会。
8.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学校办学规模、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主要原因是因循守旧,开拓创新不够。今后要加强学习,转变观念,兼收并蓄,不断创新组织管理、教育教学、招生就业等方面的措施,提高团队的执行力与战斗力。



